理论研究 | “数”说风云,领略浙江数字经济跃迁史

发布时间:"2024-10-09 02:34" 


2024年第9期《信息化建设》杂志刊发我中心胡胜蓉、张雪征撰写的文章《“数”说风云,领略浙江数字经济跃迁史》。现将全文予以转载。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以其非凡的魅力和不懈的奋斗,镌刻着时代的辉煌篇章。浙江,这片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丰饶之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以“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风貌,在经济发展的浩瀚大海中破浪前行,引领了一场震撼世界的数字经济革命。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变革中,浙江不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生动写照,更是全球数字经济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新星,以其独特的创新力和执行力,将数字技术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浙江的数字经济实践,不仅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更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中国智慧”和“浙江方案”。

萌芽

1949 年至改革开放初期,

浙江电子工业初启并逐步奠定基础

自 1946 年世界首台通用电子计算机 ENIAC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以来,全球计算机行业悄然萌芽,开启了信息技术的新纪元。大洋之东,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我国将发展重心放在了工业化建设上,进行着艰苦的原始积累。与此同时,浙江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板块,也开启了工业奠基之路。
在这一背景下,浙江的电子工业于 20 世纪 50 年代悄然萌芽。杭州市无线电第一合营处的组建,标志着浙江电子工业正式起步。1957 年,宁波无线电修理合作社试制出省内自主研发的第一部电子管中波收音机,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抽点人员建立浙江广播器材厂,宁波成功试制出单晶炉并生产出数十克的单晶硅,初步奠定了浙江电子技术及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基础。
1958 年起,浙江掀起了“大办无线电”的高潮,全省各地纷纷投入到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发展中,拉开了这一领域蓬勃发展的序幕。至“文化大革命”前夕,尽管经历了诸多波折与挑战,浙江的电子工业企业数量已增至 10 家,从业人员达到 1686 人,产品涵盖电子管、半导体器件、电子元件、收音机、电子测量仪器、广播设备及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
虽然“文化大革命”期间,浙江电子工业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产业发展一度停滞。但至改革开放初期,在浙江人民的不断努力下,电子工业经历了从停顿到调整、再到扩张、整顿的艰辛历程。

探路

改革开放后至 2002 年,

浙江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增长及软信业萌芽发展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实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为浙江电子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仅 1983—1985 年,全省电子工业就成立了 50 多家中外合资企业,引进了 62 个项目。到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浙江电子工业每年有 300 个左右新产品投放市场,既有单晶硅、多晶硅、光刻胶、磁性材料等电子材料;也有为运载火箭、试验通信卫星、“银河”巨型计算机配套的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测量仪器;音响类、视像类产品也向高保真、彩色等方向升级。计算机的生产和应用在这一阶段也得到了显著发展,东华计算机集团正式成立,浙江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等高校相继开设计算机及相近专业;截至 1990 年底,浙江的计算机装机量已突破 1 万余台,标志着信息技术在浙江的普及和应用迈出重要一步。
1992 年,为大力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浙江审时度势,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性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关于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通知》;并在 1994 年,我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之际,成功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的主导和优势产业。1997 年,浙江省政府更是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全省重点培育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这一时期,通信产业快速发展,摩托罗拉移动电话和基站设备生产线落地浙江,波导、UT 斯达康(杭州)、东方通信等一批企业抓住传呼机、小灵通、移动电话等移动通信产品迭代机遇实现快速发展,截至 2000 年底,5 家通信产品制造企业销售收入超 10 亿元。纵观 90 年代中后期,浙江电子信息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总产值从 1991 年的全国第10 位迅速提升至 2000 年的全国第 4 位。2002 年底,60 多种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占有率步入全国同行前三名。
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人才的不断积累,浙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也开始萌芽并迅速发展。1992 年,杭州新利电子推出的第一代银行柜台交易系统,成为浙江应用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后,信雅达、恒生电子、快威电脑工程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软件企业相继成立。至 2002 年,浙江的软件企业已发展到 800 多家,软件技术从业人员达到 1 万人左右。此外,金融证券管理软件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 60% 以上,服装 CAD 软件获得 2002年重大技术发明奖,国内市场占有率超 30%……这些成绩让浙江在软件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

扬帆

2003 年至 2013 年,

信息化战略引领“数字浙江”建设的十年跨越

20 世纪 90 年代,杭州的信息科技发展蒸蒸日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2000 年杭州作出了加快建设以“两港三区”为核心的“天堂硅谷”重大战略决策。
2003 年初,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主政期间,经过对“信息港”与“新药港”发展情况的充分调研,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数字浙江”建设的宏伟蓝图,指出“数字浙江”是全面推进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基础性工程。2003 年 7 月,在浙江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提出“进一步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强调“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同年 9 月,《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2003—2007 年)》正式出台,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
面对新的发展战略,浙江各地以一以贯之的热情,纷纷投身其间,杭州高新区(滨江)就是浙江信息科技发展的标志性“缩影”。在 2003—2005年间,习近平同志先后 4 次赴杭州高新区(滨江)调研指导。他强调信息产业应成为浙江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模式转型的重要突破口,要摒弃“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老路。杭州高新区(滨江)精准定位“高”与“新”的发展方向,不负众望,逐步构建起一条涵盖关键控制芯片研发、通信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电子商务、网络运营服务,直至大数据、云计算等多元化应用服务的完整网络信息产业链。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科技、H3C 等一批浙江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崭露头角。马云在多次创业未果后,于 2003 年 5 月 10 日投资创办了淘宝网。仅两年时间,淘宝就成功夺取eBay(易趣)的市场份额,成长为中国 C2C 网上购物网站的 No.1,并进而于 2006 年成为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为了解决网络交易中资金往来的信任问题,淘宝于 2004年 12月推出了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这一创新举措彻底改变了网络交易的信任格局,至此,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中的支付宝和网购在浙江诞生。
2006 年对浙江来说,是个值得被铭记的年份。因为这一年,阿里云开始“萌芽”——阿里巴巴内部开始研发云计算平台,并于 2008 年成立“云计算事业部”,在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基础上,推出飞天操作系统等一系列新产品和服务,并在随后几年逐步成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也是在这一年,网易杭州研究院成立,逐渐孵化出了网易云音乐、网易考拉、网易严选等明星项目。这些项目都在随后的发展中逐渐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2013 年,浙江荣获工信部授予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作为全国唯一的“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彼时的浙江信息产业发展表现出无限潜力:信息化发展指数达 0.862,位居全国前列;“机器换人”取得显著进展,万元工业增加值用工人数下降 8.6%;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6 万亿元,占全国六分之一;网店数量 90 万家,占全国比重高达 14.7%……

疾行

2014 年至 2016 年,

从信息经济时代加速迈向数字经济新高地

2014 年前后的浙江经济,经过一段长期高速的发展,开始面临“成长的烦恼”,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彼时,浙江经济发展强依赖低端产业、资源要素消耗、低成本劳动力、传统商业模式、“低小散”企业,迫切需要全面优化经济结构、加快推进产业升级。浙江在此先人一步、谋篇布局,于 2013 年 12 月,在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信息经济。会上,浙江省政府表示,要像当年抓农村大包干、发展乡镇企业、加入 WTO 那样,不争论、不迟疑、不观望,率先发展、大力发展,用互联网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地发展。
在 2014 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信息经济产业被列为浙江大力发展的七大万亿级产业之首。当年 5 月,《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提出打造“七中心一示范”的发展目标,让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将信息经济作为战略行动提出的省份。2015 年,浙江又颁布了全国首个《信息经济发展规划(2014—2020 年)》,明确了信息经济的发展重点和路径。浙江全面步入信息经济发展时代。
2014—2016 年期间,浙江在信息经济领域取得了全面而显著的成就,从重点企业成长、电子商务发展、产业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广阔的前景。
首先,互联网公司快速成长。2014 年,阿里巴巴集团于纽交所成功上市,市值突破 2000 亿美元,正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巨头。与此同时,阿里系、浙商系、浙大系、海归系“新四军”双创力量加快突破,互联网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其次,电子商务持续繁荣。2014—2015 年间,浙江电商交易额分别达到 2万亿元和 3万亿元的规模,稳居全国榜首。2015 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更是占据全国的四分之一,领先全国。
第三,新兴业态加速涌现。从最初的网购、支付宝等先驱性应用,到“云”上银行、移动支付、互联网法院、互联网医院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全面开花,浙江始终走在了互联网创新的最前沿。2016 年 10 月,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新零售概念,催生全国首家无人超市、无人家居体验馆等创新实践,盒马鲜生更是成为零售行业创新样本。
第四,产业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自 2014 年起,一个全球性的互联网高端对话平台——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始在浙江乌镇召开,搭建起企业间深度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更成为驱动互联网创新思潮的强劲引擎。2015 年,浙江建成国家和省级信息产业基地、园区 40 个,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区 12 个,省级信息经济类特色小镇 10 个。在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理念的推动下,杭州对标美国“硅谷”,于2016 年启动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建设,加快形成高能级“人才蓄水池”。同年,浙江省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信息经济示范省,为浙江在信息经济发展中所付出的努力添上有力的注解。
到 2016 年底,浙江省信息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11602 亿元,实现增加值 3910.9 亿元,占 GDP 比重高达 8.4%,对 GDP 贡献率达到 15.9%。信息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攀高

2017 年至 2022 年,

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创新驱动发展新篇章

2016 年 G20 杭州峰会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共同通过的《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明确了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与发展路径,引领了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随后,中国各级政府积极响应,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的概念频繁见诸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数字经济政策规划加快出台实施。浙江是其中的践行者,更是引领者。
2017 年 12 月,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自此,浙江踏上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2018 年 9 月,出台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方案和五年倍增计划,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发展主线与路径,构建起了“3386”建设体系——聚焦“三区三中心”建设、八大重点领域突破、六大保障措施落实,浙江加速形成数字经济引领发展的新格局与新优势。而后,无论是从 2019 年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到 2020 年全国第一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中提出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的“三化”发展框架,还是从 2021 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强调的“四化”协同发展,到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 版被提出,增加数字普惠化内容,“五化发展框架”正式形成,数字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被进一步拓宽,都显示着浙江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探索与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
到 2022 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数字经济综合实力、创新力、竞争力实现重大跃升,“三区三中心”取得突破性进展。
数字产业化引领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能级壮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和世界级一流企业加快形成。数字安防市场占有率位列全球第一,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产业营收规模均居全国第五,人工智能、柔性电子、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全面起势。
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2022 年,全省产业数字化规模超过 3 万亿元,规模居全国第 4 位。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全面推进。全省数字贸易总额达 6336 亿元,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网络零售总额突破 2.7 万亿元,居全国第二;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第一。
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突破。数字政府建设位居全国省级第一;平台经济治理变革全面推进,平台企业、上市企业反垄断合规辅导“两个全覆盖”;创新打造“浙江公平在线”,智慧法院建设综合评价连续 3 年全国第一。
数字科创中心加快建设。2022 年,之江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序列,成功创建西湖大学国家未来产业研究中心,“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入选全国 20 家标杆重点实验室,累计建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7 家,布局建设之江、湖畔、东海、天目山、白马湖等 5 家省级实验室。
新型贸易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新零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实现全球化布局,成为我国进口商品“世界超市”、全球电商核心功能区和“21 世纪数字丝绸之路”战略门户,跨境电商综试区实现省域全覆盖,网络零售总额、数字贸易进出口额稳居全国第二。
新型金融中心加快打造。形成新兴金融中心“一湾、一城、一省、多区”发展格局,移动支付活跃用户超 5000 万人,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形成全国示范。

逐梦

2023 年至今,

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再创数字时代新辉煌

2023 年,面对全国各省市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激烈竞争,浙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将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作为“一号发展工程”全力推进,展现了将先发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的坚定决心。在省委“新春第一会”的号召下,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战略部署迅速展开,成立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专班,制定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及八大攻坚行动,为浙江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蓝图。
这一年,浙江数字经济交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 4.33 万亿元,增速高达 10.1%,增速居全国第一;占全省 GDP 比重达 52.5%,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九成,创历史新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9867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12.0%,同样创历史最高。
七十五载征程寥廓,浙江从一部电子管中波收音机开始,到数字经济占半省 GDP 的辉煌历程,是对国家发展成就的一次深情献礼。浙江,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引领着产业变革与经济发展,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风起云涌,不断提速生产生活方式和产业生态革命性变革,浙江将抢先机、快破题、拔头筹,围绕“六个突破”“三大主攻方向”,加快实现“五大跃升”,构建起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数字力量”。
【作者: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胡胜蓉,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中心数字经济部张雪征;本文刊发于2024年第9期《信息化建设》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