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⑲ | 浙江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成就

发布时间:"2021-01-20 05:25" 


开栏的话: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当前,全省经信系统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着力谋划“十四五”时期经信工作干什么、怎么干,争先创优、克难攻坚,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开路先锋,努力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展现经信担当、作出经信贡献。


12月17日起,“浙江经信”微信公众号开设“回眸‘十三五’ 展示新成就”专栏,系统梳理“十三五”以来全省经信系统的改革发展成就,见证可喜变化,传递发展信心,开启崭新征程。本期聚焦浙江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十三五”发展成就。敬请垂注。



坚持多元化差异化发展

加快绿色化智能化转型


“十三五”时期,对于浙江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5年,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瘦身提质,在去产能方面成效显著,同时致力于向“绿色、智能、高效”转变,在船舶修理和高端船型研发制造等方面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产能瘦身,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十三五”期间,我省船舶工业通过“三去一降一补”,至2020年11月全省已淘汰和转移造船产能约500万载重吨,全省造船产能降至1000万载重吨,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受产业调整内外部影响,2018年和2019年我省造船三大指标占全国比重均降至10%以下。


勤修“内外功”,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共8家企业达标入选国家工信部《船舶行业规范条件》,数量居全国第二。截至2020年10月,65家船舶企业通过对应类别和级别的CB/T 3000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的评价。


在骨干船企的积极带动下,全省船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前10强企业指标值之和占全省总数的份额,简称R10)显著提升,2017-2019年工业总产值、完工量及手持订单量的R10平均值较2010-2012年分别提升13.7个、8.6个、9.2个百分点。2019年全省船舶工业三大指标的前十位所占全省比重均达到或超过85%。其中,舟山已发展成为产业链较为完整,具备船舶制造、设计和服务功能,造船、海工、修船、配套协调发展的省内乃至国内重要修造船基地。2017-2019年舟山年平均造船完工量占全省的份额为80.5%,比2010-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



行业产品,稳步迈向绿色高端智能。“十三五”时期,全省船舶与海工装备行业在进一步巩固传统三大传统船型市场基础上,努力开拓,将产品结构向高端市场延伸。省内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已开发了万箱级集装箱船、7800车滚装船、3万立方米LNG运输船、中型C罐LNG(FSRU)运输船、专业科考船、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和一批新能源动力船等高技术船舶及世界最大的750人海工生活平台、大型智能化SSFF150单柱半潜式深海渔场“海峡1号”,传统三大主流船型独领风骚的局面已在改变。


截至2020年11月,我省完工船舶中三大主流船型的载重吨所占比重降至83%,较2010年同期89.1%下降6.1个百分点,高技术船舶2018年占比上长6.7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底,我省的船舶与海工装备领域累计获评代表我省装备制造业最高水平的首台(套)产品11项。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船舶领域首台(套)产品清单



绿色修船异军突起,修船业发展势头迅猛。2010年浙江修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16.2%。2015年浙江修船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比重上升24.45%。


2019年我省船舶修理产业保持高歌猛进态势,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6.8%。修理完工艘数和吨位数,分别同比增长50.1%和14.9%,修船营收76.4亿元,同比增长67.6%。以万邦永跃、舟山鑫亚、浙江友联、舟山海运重工等为代表的我省骨干修船企业继续发挥好龙头企业作用,对全省修船产业的贡献接近80%。


借助自动化修船机器人、新型爬壁式船舶除锈机器人等新型绿色智能化修船设备,有效实现绿色、环保、智能修船有序推进。万邦永跃全面使用超高压水除锈工艺和漆雾回收装置,已成为全国绿色修船的行业引领者。鑫亚船厂首创建设绿色修船6S标准车间,与德国MAN公司深度合作设立的中国唯一售后维修服务车间,机电维修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信息来源:办公室